123142.jpg

我在香港長大,未曾到過外國生活,每天說的聽的我的母語——廣東話。直到一個人去歐遊,經歷過兩個星期沒有人用中文跟我對話,才發現語言對我的重要性。

當時我在英國旅行了快兩星期,期間在Hostel 竟沒碰到華人。因為好一段時間沒能用中文跟人交談,我很渴望有人能跟我用中文聊天。一晚我在廚房見到一位華人女子,便問她「Where are your from?」,她答「China.」。我立刻用普通話說「很久沒有人跟我說中文了﹗」,然後我們聊了一整晚。雖然之後在路上也認識到幾位台灣人,但我更想有人跟我說廣東話。當下,我才感受到母語對自己的重要性,還有它帶給我的親切感。

試過去一趟68 天的歐遊,其中只有第7 天碰到香港人,之後就沒遇過說廣東話的人。後來我打電話給家人,巴啦巴啦的說了好多話,我知道我掛念廣東話了。旅行結束,進了香港機場,回到被廣東話包圍的世界,當下有種久違的感覺。雖然廣東話不是我覺得最好聽的語言,但它是我的一部分。

我有一位好友曾獨自一人到英國念書。那間中學只有她一位亞洲人,整間學校沒有人會中文,更別說是廣東話。我只是兩星期沒聽、說過中文便已渴望有人跟我用中文對話,那麼在只有外文的世界生活上一年甚至更久,是怎樣的感覺。有很多人隻身到外國生活,身邊沒有同鄉或是會自己的語言的人,每天盡是說別人的語言。那種與自己的根的距離感,會不會很難熬。

(圖為攝於德國Potsdam 的Chinese House。歐洲在17世紀掀起中國熱,Chinese House 的設計亦加入不少東洋元素。不過因為對中國的認識還是模糊,所以有點半洋半中。)

歡迎Like我的facebook專頁人跨國漫遊,一起聊旅行的事﹗

arrow
arrow

    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